nVidia在創立之初其實就是鎖定設計遊戲用的高速繪圖晶片GPU.

當時正處理2D->3D遊戲的時代, 包括PS, Dreamcast, N64等遊戲主機都是以開發3D遊戲為導向的主機.

1997年時, RPG大作 Final Fantasy VII 問世了, 直到如今都是被喻為神作的一款遊戲作品. 據說該部作品是讓PS成為遊戲機霸主的推手之一.

勇圖館長在FF7 推出時正在唸大學, 當時一台PS要價超過10000元台幣, 打工時薪不到90元, 很難下手買. 由於大學生普遍都有電腦, 所以得知會出PC版的FF7時, 館長就打算等一年買PC版.

誰知出了PC版後, 才發現自己的電腦跑不動, 不能用普通的顯示卡, 必須更換支援Direct X的3D加速卡才行. 當時市面上有幾款這類型的3D加速卡, 如ADI, Voodoo, nVidia等等, 其中輝達的nVidia 3D加速卡要價超過5000元, 算是該類產品的名牌, 預算不夠只能買一張3000多元的巫毒卡(Voodoo).

說這麼多, 其實是想表達nVidia一開始的產品就是要服務電子遊戲的. 縱觀電子遊戲的歷史, 有多少先進晶片都是為了電子遊戲而生? 記得Play Station 2 剛推出時, 沒多久被列入禁止出口特定國家的項目, 因為擔心其中的晶片會被拿來作為軍事用途; 伊利諾大學還買了100台PS2, 將其中65台的晶片拿來組成一台超級電腦. 可見電子遊戲對於晶片和半導體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因為電子遊戲的需求, 讓晶片設計和製造有往前的動力和資金來源!

無獨有偶, 如今的AI 晶片霸主nVidia 輝達, 除了一開始設計的晶片是用於遊戲上的繪圖晶片外, 約8年多前發展, 與GPU硬體搭配的CUDA軟體, 其實也是為了當時的雷神之槌3這款遊戲, 但後來的發展和演進逐漸往AI靠攏.

電子遊戲產業將人類的文明往前推進了好幾代, 館長是否可以說, 玩遊戲的玩家們正是人類文明的推手呢? ^^

不過說到AI, 早在FC時代, AI就無所不在啦, 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志策略遊戲, 還有棋類遊戲, 運動類遊戲等, 遊戲中沒有內建AI, 電腦怎麼能夠跟玩家互動, 遊戲又怎麼玩得起來呢?

 

https://youtu.be/2TXi3RjJXrg?si=zupNzbxvekY4DLKQ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館長 的頭像
    館長

    勇者之家 遊戲文化博物館 (FB搜尋勇者之家)Games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al Museum

    館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